close

工商時報【邱莉玲╱台北報導】

台灣出版業產值直直落,業界估計今(2016)年恐只有2012年352億元的一半水準,短短4年消失超過百億!文化部因此已擬訂6大計畫搶救出版業,從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,帶動閱讀風氣、餐廳油煙處理圖書消費著手,並規劃作家造星計畫、跨界媒合、設置漫畫基地等。

出版界也努力自救,明(2017)年2月登場的台北國際書展,參展廠商、攤位數大增1成創5年新高,並延長開展時間拉攏上班族,以閱讀城市的概念將閱讀活動擴及雙北與文化部轄下機關;雖然6天展期銷售可能只佔出版社全年產值3%~5%,卻顯示業界尋求明年會更好的決心。

據統計,台灣連2年新書銷量、書店數銳減,加上今年少了買一籃子書的陸客,業界形容,出版慘業從沒像今年這樣壞過!其中,新書出版約3.4萬種,下探16年新低,單書銷量大減2、3成;以往不少陸客來台是一籃子10幾、20本書買,尤其偏好民國史、文化類書,如今陸油煙處理DIY客大減,相關出版也受影響。文具用品

文化部統計也顯示,書店從2013年2,314家減至2015年2,202家,關掉逾百家;創作者出書平均版稅年收入不到10萬元,出版業5年以上編輯平均薪資不到4萬元,人才流失拉警報。

對此,出版業呼籲政府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、免徵營業稅、購買圖書抵稅等救市措施,以2015年出版產值190億元計算,減免約9億元稅收就能救一個產業,為什麼不做?

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指出,消費型態改變是造成書市回不來的關鍵,手機影響尤其大,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,許多人沉迷社群,都減少看書的時間和人口,最明顯的就是以前上廁所帶書,現在帶手機,以前家裡有書架、酒架,現在只要大小螢幕。政府若要振興出版業,長期是要推廣閱讀,短期以免徵營業稅對產業上下游都有幫助也最快。

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,出版業沒有悲觀的條件,值紙本書銷量下跌、數位閱讀還收不到錢之際,需持續尋找破壞式創新,就像音樂產業轉向數位授權、Live演場會獲利。他認為讀者仍有知識需求,出版業需緊貼消費脈動、追求加值成長,找到一流小說家或創作者,改編文本為影視、遊戲等文創商品,一源多用是出版產業化做大做強的契機。

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認為,從廣義出版來看,現在比以前更廣更大,紙本書難題全球皆有,正是讓出版業重新設定內容與讀者的時刻,從消費者行為與需求延伸並創造虛實體驗,像是Amazon從網路書店變成全方位的零售平台,大型實體書店業也在重設並將權力下放,讓各地書店滿足社區需要,不只賣書也增加文化活動、托嬰等功能,這是全新戰場但也有很多可能性。

EEDB732BDC8FA0A3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sa084q8u2 的頭像
    ysa084q8u2

    跑跑跑跑跑囉

    ysa084q8u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